活祭(中):信主就是委身于基督

所以弟兄们,我凭着神的仁慈劝你们,要把身体献上,作圣洁而蒙 神悦纳的活祭;这是你们理所当然的事奉。(罗十二1)

“所以弟兄们……”是那个时代惯用的称呼,其实并不限制于“男性”,而是包括所有说话的对象。那么,这个说话的对象到底是谁呢?从全书卷的引言写道(一1~7):“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……写信给你们在罗马、为神所爱、奉召作圣徒的众人。”接着下来,虽然保罗所写的信篇幅相当长,可是却始终没有转换说话的对象。罗马书不是一封写给传道人的信,也不是写给教会领袖的信,而是写给拥有两个特点之人的信——“为神所爱”和“奉召作圣徒”。这些人是谁呢?岂不就是你和我吗?

原来,从圣经的角度看,基督徒只有一种,就是委身于基督的人。没有不委身于基督的基督徒,因为不委身于基督就不是基督徒。在福音书中,耶稣对人的要求就是要人跟随他,并且愿意为了跟随他而付代价。他说:“若有人要跟从我,就当舍己,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。”(可八34)又说:“爱父母过于爱我的……不配作我的门徒。”(太十37)他还说:“去变卖你所有的,分给穷人……你还要来跟从我。”(可十21)圣经从来没有说我们可以不跟从主而仍然算是一个基督徒。信主就是跟从主,得永生是跟随主的结果,我们绝对不能只选择信主而不愿意跟从祂,神对信主之人的要求从来没有这样分类过。圣经强调人唯独靠信心得救,但是,圣经对信心的概念绝不只是在理性上接受一个事实而已,它是指一种生命主权的移交。简单的说,也就是耶稣所说「跟随主」的概念。因此,一个口称相信耶稣而没有委身的人,不能算为一个基督徒,因为基督徒,就是一个将生命献给主来管理的人。

因此,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顺服基督、事奉基督、荣耀基督,都应该寻求基督在我们身上的旨意,都应该以完成神在我们身上的计划为我们的人生目标。

活祭(上):全部包含局部

所以弟兄们,我凭着神的仁慈劝你们,要把身体献上,作圣洁而蒙神悦纳的活祭;这是你们理所当然的事奉。(罗十二1)

在旧约时代,以色列人最普遍献的祭就是“燔祭”,而且很早就列为一项常规(王上九25)。献燔祭的时候,献祭者必须将祭牲完全烧掉,以象征毫无保留的完全献上。到了新约,献祭的制度已经随着其所预表的实体(耶稣为罪人钉十字架)而成全了,可是其意义非但没有失去,反而更完全地落实了:基督徒将全人奉献给神。我们不再献动物献上,而是献上自己;不再是杀死的,而是活生生的!

人的得救完全靠信心, 只是所谓信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志祷告, 甚至不是受洗,而是我们用全人来回应神的爱. 我们的理智、情感、意志、时间、才智、体力、理想、人生目标都转而委身于那创造我们生命、又救赎我们的主.

委身,不是每天固定地十分钟读经祷告,也不是每周固定地参加教会活动,甚至不是参与教会里的某个事奉岗位。委身也不是什么都不干、只懂得读经祷告,抑或参加所有的教会活动,甚至不是整天为了教会的事奉忙得团团转。委身是一种生命的志向,把神摆在生命中的首位,以他的永恒计划来规划我们的人生,以他的爱为我们人生的满足,以他的律法为我们行事的道德原则,以他的使命为我们的人生目标,一生为他而活。

基督徒对神的任何奉献(无论时间、金钱、才智等)都应当是因为我们已经将全人奉献了给神,而不是以它们作为代替品,使我们豁免更深层和全面的奉献。简单的说,既然全部都奉献了,这全部中的局部当然也属于神;我们不能反过来以为我们既然已经奉献了局部,就可以不必奉献其它部分的了。然而,我们不得不抚心自问,在隐秘的内心里,后者会不会是较常浮现的心态?

小人物·大事业

 

“我们只是一个小教会,没有能力做差传。”

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信徒,不能为主做什么大事。

上述是基督徒常见的自我评价,听起来挺合理,但这似是而非的观念实际上却使我们失去了许多经历神作为的机会.事实上,我们能做的,或更准确地说,神所能用我们的程度,比我们如今已经做到的程度,远远要高得多.问题是,我们时常没有信心去信靠前行.

耶稣升天以前和门徒的一段对话极值得深思。那时,门徒问耶稣:“主啊,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个时候吗?”(徒一6)这个问句反映了门徒的几种心态:(一)他们的视野是狭窄的,只关心以色列;(二)他们期待的内容是狭窄的,只希望以色列摆脱外邦统治;(三)他们对耶稣的期待是狭窄的,以为使以色列复兴就是他的使命;(四)他们的时间观念也是狭窄的,期望马上能实现。这些心态在今世教会也很普遍,只期待看见神在自己的教会中的作为,或从个人的角度而言,只期待自己能够经历神的赐福,且盼望看见及时的果效。

耶稣在回答中指出,神的时间和空间观念与我们有别:“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、日期,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。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,你们就必得着能力,并要在耶路撒冷、犹太全地,和撒玛利亚,直到地极,作我的见证。”(7~8节)有没有想过,当时听这番话的人是什么人?他们不是有钱有势的人,也不是社会的精英分子,反倒是“无学问的小民”(徒四13)。可以想象,耶稣那番话就好像对一个乡下老妇说“你去参选总统”一样荒唐。然而,结果你我都知道,福音藉着使徒们如同野火一样“一发不可收拾”,直至今日,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声称自己是基督徒。这样的能力,圣灵的工作至关重要,但受托者也得有冒险顺服才行。

如果这样的精神能表彰在大部分的教会和信徒身上,那可不得了!当然,我们仍然相信神的主权,他永恒计划中所要达到的目标绝不会因为人的软弱而有丝毫疏漏,但我们是否愿意信靠前行,将决定我们是否可以经历到神使用我们去达到该目标。

神吩咐教会去完成伟大的使命,他也给教会充足的资源去达成,但人的小信却往往使许多资源白白荒废了。以恩赐为例,《自然的教会增长》一书的作者施瓦茨(Christian A. Schwarz)曾向一千六百名积极参与教会的事务的基督徒进行调查,结果发现有八成的受访者无法说出他们的恩赐是什么。我认为,对教会来说,这是最大的浪费。教会最大的浪费,不是花了很多钱却没看见果效,也不是耗费很多精力人数却不增长,而是每个信徒都有圣灵的恩赐却没有发挥出来。

或许,我们缺乏的就是一种冒险精神,正如历史上愿意冒险顺服的人都做到了超过他们自己、甚至别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的成果。神用聋子贝多芬成为伟大的音乐家,用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成为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,用残缺的黄美廉成为博士级的艺术家,用全身瘫痪的杏林子成为社会的良心,用拙口笨舌的比尔·威尔森去建威尔森去建立世界最大的主日学校……同样的,神也可以用小教会、小信徒去改变世界!

失落的热忱

 

 

走在购物中心里,常看见一些产品的推销员站在相关部门的摊位前,滔滔不绝地一边介绍一边示范他们的产品。脸上流露出对产品的信心,出尽法宝把产品的优点推销给顾客,好像巴不得大家也能享受那份好处。看到这种情形,笔者不禁感叹:如果基督徒对他们所拥有的福音也有同样的热忱多好……究竟,它何处失落了呢?

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认为当先自问:“我真的感到救恩好得无比吗?”如果这个答案不肯定,谈何热忱?很多基督徒没有热忱,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认识救恩的伟大,没有真正体会主爱的甘甜,没有真正经历耶稣复活在我们身上的功效,我们对耶稣再来的期待自然也不迫切。我们传起福音来并没有吸引力,因为别人从我们身上看不出那福音吸引我们(传福音的人)。信徒是否有宣教的负担,不只是一种责任,乃与他们的信仰实况息息相关。
早期教会的使徒们的热忱比当今推销产品还强烈,直至敌对他们的世界也无法抵挡。当彼得和约翰第一次被捕的时候,他们勇敢地在当时最有权势、地位和学问的人面前见证基督,整个答辩的过程使对方“无话可驳”(四14)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看出使徒们是“跟过耶稣的人”。 没错!跟过耶稣——这就是答案所在!

跟过耶稣的使徒们受过耶稣基督的教导,看过耶稣基督事奉的大能和完美的品格,他们亲眼目睹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,又见证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向他们显现,40天与他们同在,向他们讲述天国的奥秘,然后升天并预告还要再来。因此,他们对所传的内容有十足的确信,他们知道耶稣基督就是真神,他们知道耶稣基督在神永恒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,他们知道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赎,他们知道耶稣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,他们也知道这一切事情与人类之间的关系,知道若非靠着耶稣基督,人类就没有任何希望(四12)。这些信念都清楚表达在他们向反对的人所作的辩词中。使徒们有一种兴奋感,迫不及待的要把这空前绝后好消息传给不认识神的人。

我相信你也曾经体会过这种热忱:你很兴奋地介绍人看一部好电影,或介绍人吃一个很好吃的东西,或介绍人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,你的那股热忱从哪里来?那是因为你看过那部电影,吃过那个好东西,或去过那个好地方。使徒们跟过耶稣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缅甸傈僳族的宣教先锋——富能仁(James O. Fraser,1886-1938)的日记曾经有这样的一段记述:“我受过严格的操练,到街上去站在凳子上向一群漫不经心的人传道。我不能抗拒内心的催促,像有太多要传的福音积蓄在胸中,一定要找到一个出口。上星期五,我不能照常出去传道,决定第二天再去,并以此安慰自己。到了星期六,同样的事又发生。晚上祷告会的时候,我又让一天过去了,没有福音的见证,感到极其痛苦,内心里平安没有了……恨不得祷告会快快结束。祷告会一结束,我再也受不了内心的战争,非得到大街上去不可。虽然时候晚了,我还是去站在台上,向人传福音。讲完之后,痛快莫名!……”

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这种热忱。但它绝对不是出于一时的情绪高涨,更不是伪装出来,它必定来自于一种对耶稣基督救赎和恩典的亲身体悟。

蒙恩者必施恩

根据主祷文,我们饶恕人的过犯,是神饶恕我们过犯的先决条件(另参太六14~15)。神很少在为我们做的事情上与我们交换条件,除了饶恕,可见,神看我们是否愿意饶恕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。著名新约学者卡森(D. A. Carson)解释本段时说: “对于不饶恕人的人,就没有饶恕存在……他不饶恕的灵有力地见证了这样的事实,就是,他从来没有悔改过。” (见《主耶稣与神的国度》,页115)

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,饶恕却是人性最弱的一环,连信徒也不例外。我见过很多信徒十分热心、爱主,可是要他们去饶恕一个曾经得罪他们或伤害过他们的人,他们就是无法接受。柬埔寨宣教期间,我们认识一个姐妹,她原是一个富有的人,可是她的钱被她丈夫骗走,丢弃了她和两个儿子而远走高飞。我们探访她的时候,她的家非常简陋。这位姐妹心中怀恨,一心想着有一天要报仇。过後她患了肺痨,临终前我们和一个牧师去看她,要她饶恕她的丈夫,可是至终她只有一句话:“我要报仇”。她是在憎恨中离去的……多么痛苦的人生。我还遇见一个信徒因为配偶曾经有外遇,过後悔改,生命改变,可是他的配偶总是不能接纳他,搞得他们的婚姻很难复合。要向神认自己的罪不是太难,反正神满有慈悲怜悯,可是要我们饶恕人的罪却是难之又难。为何我们常常咽不下那一口气呢?因为我们忘了我们也曾负债却蒙神免债,我们从来没有好好地反省自己从神那里所得到的饶恕是何等的大。
我已经当了两个多星期的父亲,虽然这一个月有我的继母前来韩国帮忙,但我已经开始感受到为人父母并不容易。孩子因为肚子饿了,我们身体再累也要爬起来为他;孩子大小便,我们感到再怎么恶心也要帮他清理;孩子有时候某些地方不舒服,但他又无法表达,只会哭闹,我们也要很耐心地安慰他、照料他。而且当我们做一些事的时候,孩子一点也不会记在心里。有一天晚上,我的父亲也在我的房里,当我抱着儿子天洵(三代同堂),口里轻轻地哼着儿歌哄他睡觉的时候,我瞬间觉悟,自己也曾经是这样一个软弱的婴孩,被爸爸妈妈抱在怀里哄着睡觉。他们牺牲睡眠来为我喝奶,放弃权力来配合我的时间,忍受着恶心来清理我的粪便,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来安慰照顾我,我都不知道。我想,一个有了孩子的人理当会更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,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成为人的父亲时,他也会觉悟这个道理。在饶恕的事情上也一样,一个真正体会到神对自己的饶恕何等伟大的人,他会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不去饶恕那些得罪他的人。